“丝弦圣手”王殿玉           
“丝弦圣手”王殿玉

  王殿玉(1899年—1964年),字逐袭、洁尘,山东省郓城县人。民间艺人,著名的擂琴演奏家。

  王殿玉家境贫寒,自幼因出天花双目失明。曾拜师学弹三弦表演名叫“瞎腔”的民间说唱,后又学习坠胡为山东琴书伴奏,能用坠胡演奏一些民歌和地方戏曲唱腔。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王殿玉在不断丰富表演内容的过程中,对坠胡进行了改革。他加长了琴杆,加大了琴筒,并在琴筒上蒙以适当厚度的蟒皮。这样,一种比坠胡的音量更大、音域更宽、音色更美的新乐器便在他的手中问世了。1953年,这种乐器被正式定名为“擂琴”。并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擂琴演奏技巧,可以逼真地模拟戏曲唱腔和乐队伴奏效果。

    他曾演奏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一些著名演员的唱段,代表曲目有《笙管合奏》、《鸡鸣犬吠》、《胜利锣鼓》、仿拉王人美唱的《渔光曲》、德沃夏克的小提琴曲《谐谑曲》、谭鑫培的《卖马》、刘鸿声的《斩子》、汪笑侬的《朱买臣休妻》、梅兰芳的《风还巢》、《贵妃醉酒》、余叔岩的《空城记》、马连良的《借东凤》、程砚秋的《碧玉簪》、白玉霜的《玉堂春》,新凤霞的《刘巧儿》、刘宝全的《战长沙》等数十种类别、一百多出戏的唱段,颇受群众欢迎。他先后在天津、上海、武汉、重庆等地演出,被誉为“丝弦大王”、“丝弦圣手”。

    王殿玉对于演奏古筝、古琴、胡琴、扬琴也有较高的水平。1944年,他组织乡友学生成立“东鲁雅乐团”,义演于山东各地,培养了如韩凤田、高自成、赵玉斋、宋东安、王福立、傅定远等一批很有成就的古筝、擂琴演奏家。1952年,他参加天津曲艺团。1953年,他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荣获优秀演出奖。

    王殿玉一生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不愧于广为颂扬的旷世奇才、丝弦圣手、擂琴、古筝演奏大师。特别是在擂琴创制、演奏艺术及音乐教育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上一篇二胡:
  • 下一篇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