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古筝演奏家刘天一           
高胡、古筝演奏家刘天一

  刘天一(1910年—1990年),原名刘厚吉,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端芬镇上泽龙塘村一个侨工家庭。著名的高胡、古筝演奏家。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广东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

    刘天一从小对音乐有特殊爱好,中学毕业即参加音乐社活动。1932年,他演奏粤乐名家易剑泉创作的名曲《鸟投林》,在曲中首创粤胡演奏多种鸟声,显现出他的艺术才华。1933年,刘天一在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用粤胡独奏《旱天雷》、《雨打芭蕉》,并由俄罗斯钢琴家夏里柯教授亲自用钢琴伴奏,开创了粤乐家与外国音乐家合作的先河。

  1938年初,刘天一举家迁居澳门、香港。他在学生时代已通晓二弦、提琴、月琴等,后转学高胡,潜心钻研,成为轰动港、澳的“玩家”,有“香港吕文成、广东刘天一”之说。

  在演奏上,刘天一博采精攻,集各家之长,独创一格。在熟练地运用加花、滑指、颤音等传统演奏技巧的同时,大胆吸收小提琴演奏技法,开拓高胡的使用音域,丰富高胡的表现力。他用高胡主奏的《鸟投林》、《春到田间》、《平湖秋月》、《鱼游春水》等乐曲脍炙人口。

    上世纪30年代,刘天一开始练习古筝。60年代他曾说过:“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音色明亮华丽,表现力丰富,既可表达高山流水幽静如画的意境,又能表达出急风骤雨万马奔腾之势。而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瑰宝,在近代差点被人们遗忘。‘人弃我取’嘛,我们不但要把它发扬光大,还要创作出具有岭南特色的古筝乐曲。”  

    在港期间,他为香港电影《家》、《春》、《秋》、《绝代佳人》等配乐演奏古筝,用古筝和吕文成、梁以忠等广东音乐名家合奏《汉宫秋月》、《鸟惊喧》、《流水行云》等广东音乐名曲,深受听众的好评。刘天一还与粤剧名伶新马师曾合作,在演出《客途秋恨》时试用古筝伴奏南音,令观众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上世纪50年代初,刘天一在香港独奏古筝名曲《蕉窗夜雨》、《塞上吟》时,由著名的粤乐名家邵铁鸿用洞箫伴奏,并被灌制成唱片而畅销南美洲等地。从香港回广州定居后创作的《纺织忙》,至今仍被音乐学院列入重点教材。

  1954年,刘天一由港回穗,任职于“广东省戏曲改革委员会”旗下的广东音乐研究组(不久改建为“广东民间音乐团”),正式作粤胡独奏表演,他是该团出色的高胡、古筝独奏家。1955年,刘天一随团去大连慰问苏军。翌年,他参加全国音乐周,他的古筝独奏深受观众欢迎。

    1956年,刘天一演奏作曲家林韵创作的独奏曲《春到田间》,一举获得成功,成为现今学习粤胡者的必习教材。1959年,他前往苏联和东欧各国访问演出,被誉为“天才音乐家”。1963年,他被中央文化部选调参加中国艺术家表演团赴日本访问演出,回国途经香港演出时,他演奏自己创作的粤胡独奏曲,其首创的粤胡泛音技巧被评为“高超的艺术”。

  为了开拓古筝曲目,用音乐塑造劳动工人的形象,刘天一决心创作新曲——《纺织忙》。1955年初,他深入到广州市纺织路河南纺织厂体验生活,并将纺织工人勤快而忘我的劳动场面,用音符跃然纸上。为了使《纺织忙》具有广东特色,他解放了左手,采用双手弹奏法。至此,《纺织忙》一曲能创造性地模仿纺织机的节奏,且旋律欢快跳跃,生动地表现了纺织女工劳动场面以及其内心的喜悦。

  《纺织忙》脱稿并确定指法后,有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寓所阳台试奏,当那明亮清晰的乐音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引来了居住在凤凰岗附近的工人及知音倾听。他步出家门,征询听众的意见,随后还返回河南纺织厂,将刚完成创作的《纺织忙》弹奏给工人听。一位年轻的纺织女工笑着说:“你的古筝琴弦很像我们的纺纱机,弹出的节奏亦犹如我们的机器有规律地响着。但不同的是,我们的纺织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作业时要戴着耳塞,而观看你演奏《纺织忙》时,就要摘除耳塞,尽情地享受古筝发出的美妙乐韵。”

  刘天一的曲艺作品主要有粤胡独奏曲《鱼游春水》、粤胡齐奏曲《花市迎春》、粤胡独弦操《怀念》,古筝独奏曲《纺织忙》、《塞上吟》,唢呐领奏曲《放烟花》等。


  • 上一篇二胡: 没有了
  • 下一篇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