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海荡舟 >> 歌谱简谱 >> 音乐图书 >> 戏曲

高腔与川剧音乐——戏曲音乐研究丛书


  作者:路应昆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7-1  ISBN:7103021996  字数: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市场价:30.5元 优惠价:24.1元 节省:6.4元

介绍本书是路应昆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也是我国目前对高腔进行总体性探讨的第一部专著。高腔与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并列为戏曲四大声腔,历史已逾六百年,曾纵横大半个中国。川剧高腔便是高腔系统中最具典型性和艺术高度的地方分支。本书第一编,即从“帮打唱”组合、曲体和腔调组织等方面探讨川剧高腔的主要形态特征。高腔在各地有众多分支,形态上各具特色。第二编将川剧高腔与各地其他高腔作比较,以概览高腔的总体面貌。川剧的其他四种声腔——昆腔、胡琴腔、弹戏腔和灯调,可谓全国性的声腔大类昆腔、皮黄腔、梆子腔及“小戏”歌腔在四川的缩影。第三编即介绍川剧的这四种声腔,并将高腔的体制与它们作对照。前三编均系探讨高腔和川剧音乐的今存形态。第四编转向高腔和川剧音乐的历史,从宋元南北曲开始,“顺流而下”地清理其演化轨迹。将高腔界定为“徒歌加众和以各地土腔俗调唱自由化之南北曲”,归纳出高腔曲牌的“非板块”、“乐汇灵活拼组”、“非专曲专腔”等形态特征,并在与其他声腔的对照中,将高腔体制归结为“曲牌体”之“解体”,均属创见。在对高腔历史的清理中,将音乐实证与文字爬梳紧密结合,总结出“改腔易调”是高腔从宋元南北曲中脱胎而出,并繁衍出众多地方分支的根本道路,在声腔史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突破。

路应昆,1953年生。1970年进入成都市川剧院,从事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研究等工作。1985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戏曲学硕士学位。1988年供职于北京市艺术研究所。1992年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从事戏曲和音乐研究。1996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副主任。2002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现职称为研究员,并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和教学领域主要为戏曲音乐、戏曲史论及中国音乐史。
已出版专著《中国戏曲与社会诸色》、《浓梦清歌—中国文人戏曲》、《高腔与川剧音乐》、《戏曲艺术论》。主要论文有《传统京剧艺术的经济基础--略说清末民初北京京剧艺人的收入》、《戏曲的'人情味'》、《文人戏曲略议》、《莎士比亚的梦与中国文人的梦》、《明代弦索调略考》、《黄翔鹏先生译(鞓红)》、《中国剧史上的曲、腔演进》、《时代、传统与戏曲音乐》等。合作著作有《长江戏曲》、《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等。曾主编(合作)《中华艺术文库》、《青少年艺术视野文库》等丛书。



  • 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
  • 戏曲音乐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