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毓和 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2-11-0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840-2000)》分上下篇,内容包括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840-1949)、西洋音乐的传入和中国“新音乐”的萌芽(1840-1919)、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920-1930)、“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音乐(1930-1940)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丁铌 著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2-11-01
无论别人如何解释,我一直认为,爵士乐的即兴演奏,是感性与理性的瞬间升华。之所以感性,是因为它带有人类最原始的冲动,这种原创性与即时性所带来的不确定,产生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音乐瞬间;之所以理性,是因为只有经过艰辛的努力,才可能将这种“冲动”幻化成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找到最完美的方式来呈现,使每一个音乐瞬间都成为永恒。 即兴,这个在古典音乐世界中曾经辉煌,却已经消失的重要元素,在爵士乐中落脚... -
-
-
-
郑艳 著 人民出版社 2012-11-01
郑艳编著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可以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李斯特的晚期生活状况、晚期创作基本情况及其观念等。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和声、调性、调式、织体、结构等方面梳理并研究该时期13部钢琴作品中的开创性技法,并使之与20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写作技法相联系。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从题材、创作技法、思想理念三个方面... -
徐元勇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11-01
《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古代音乐史料举要;古代音乐家考释;古代乐器考释等。 -
文硕 著 西苑出版社 2012-11-01
《中国近代音乐剧史(套装上下册)》在断层的中国近代音乐剧史中,不仅高屋建瓴地论述了音乐歌舞剧在中国的起源,以及古典歌舞剧和民间歌舞剧的区别与联系,而且还旁征博引地向我们论证了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走过的五个发展阶段。此外,文硕先生还在书中简略地介绍了好莱坞的歌舞片从20世纪20年代起,几乎与上述发展同步地成批进入中国的都市,从而间接地引进了百老汇的创作观念及演剧模式。 -
-
-
冯长春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10-01
《马长春音乐史学文集:历史的批判与批判的历史》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的主要代表作,涉及音乐史学本体论、音乐家研究、音乐思潮研究、音乐专题史研究和音乐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成为本文集鲜明的学术特色。特别是作者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思潮领域的研究,被学界评价为“不仅为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者所不可不读,对洽中国近现代文化史者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张业茂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01
《音乐教育价值论》简介:从价值论的关系型思维出发,音乐教育的价值属于音乐教育主体生成过程中,由主体能动性所“创造”的一系列“关系”范畴,也是一个围绕经验主体与超验主体的统一所形成的“意义”(或“价值”)系统。不同的“主体”使用不同的“关系”建构模式,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作为“和谐人生”践行者,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为了实现人之音乐性在自然、社会、精神三个维度的生成与和谐。 《音乐教... -
李静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0-01
《乐歌中国--近代音乐文化与社会转型》内容介绍:中西文明在近代的对撞加速了中国从传统文明形态向现代文明形态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西方的音乐与教育体系东传到中国,逐渐受到士林的重视。西洋音乐由于被视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救亡”、 “启蒙”、“教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问题深入互动,逐渐成为参与建设现代中国的重要角色。 ... -
李敬民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10-01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的主要祭神形式,至今仍有“大祭”、“家祭”、“野祭”和“公祭”活动在民间;祭祀过程包括请神、祈神、送神的纯仪式部分,以及酬神仪式的杠天神戏表演部分。李敬民编著的《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学科角度,探讨豫南皖西民间仪式音乐的用乐原则,探寻音乐在仪式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揭示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价值,认为杠天神仪... -
王文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09-01
《斯克里亚宾和声研究》以贯穿斯克里亚宾一生创作生涯的十首钢琴奏鸣曲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研究材料,对他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和声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有助于学术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斯克里亚宾音乐创作的整体风格,进而明确他在20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 -
-
龙玉兰 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09-01
《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乐理与视唱》根据教育部于2006年3月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特点及实际需求编写而成。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凡纳入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课程均以限定性选修课程方式开设,每门课程为两个学分,通常开设一个学期。在充分考虑学习对象及学习时段的情况下,本教材将“乐理知识”与“视唱”有机... -
程传箴著 学苑出版社 2012-09-01
《通用乐律新说》主要内容包括:几类乐律的比较、从弦乐器演奏看几种乐律、调的性格、解读七种中庸全音律、古希腊乐律与四音列、高质因数与生律、1/3最大音差不连续调节律、1/2最大音差两次调节五度相生律、1/4最大音差四次(分两段)调节五度相生律、Ramos纯律半音律与三分三倍半音律及三种新调节律的比较等。 -
黎泽荣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09-01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著名儿童歌舞音乐作家。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创作了大量儿童歌舞表演曲、及歌舞剧。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而且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 黎泽荣主编的《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全集(精)》收录了黎锦晖先生所作歌舞表演曲及歌舞剧三十余种,包括《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 -
卜锡文 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2-09-01
本书收录了八个音乐专题讲座稿。 我任职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凡三十一年(1961到1992年),从为声乐专业弹钢琴伴奏起,先后任教过民族民间音乐、手风琴、钢琴、歌曲作法、和声、配器、作曲等课。我教什么,爱什么。备课总是兴致勃勃地搜罗资料,对比分析,纵然是“编”讲义,也想编出一点新意。本书就是我教课的部分讲义及适应社会之需而写的普及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