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聆听
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聆听既是听觉的训练,同时也是思维反应的训练。聆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另一是养成聆听老师和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一)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音乐听赏和分析的技能是增强孩子们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扩大他们音乐知识的关键。为了形成孩子对他们生活中的音乐及其角色的有识判断能力,广泛多样的音乐经验是必需的。熟悉艺术及它们在人类经验中的地位。是理解和分享人类文化的必要基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能使心灵进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小孩子一开始学习乐器时,会注重弹奏的技术动作而忽略注意自己演奏的旋律声音,这样所弹奏的乐曲就很少会有表情,就缺少了我们所说的乐感,这在孩子学习钢琴过程中是一个忌讳。
所以,我们要常常让孩子们有机会聆听符合他们感知的儿童音乐、歌剧、舞剧,器乐、交响乐等。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表演或带他们去看现场的表演、演奏、欣赏音乐会,让他们亲身感受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响以及钢琴那独特而富有变化的声音表现力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听听不同的乐器所带来的亦或宁静、亦或优雅流动、亦或清新、亦或尖锐、亦或低沉,什么样的乐器会带有什么样的乐感,什么样的音色可以代表怎样的音乐形象等。如当孩子们去弹奏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蝴蝶》时,就会根据自己对于翩翩起舞于花丛中的蝴蝶展开联想,调整自己弹奏的音色,让它有点像长笛演奏出的音色一样去模仿,使其轻盈、柔媚、灵活、小巧。这种对音乐的敏感灵活的音乐感受是十分需要去注重培养的。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养成“以心聆听”的习惯,不必急着在演奏技巧上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意识到声音。”
(二)养成聆听老师和别人说话的习惯
在日常对学生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一节课教给孩子的一些要点,例如手型问题,在下节溧时间“我们上节课说过弹琴手应该怎么放”时,有一些孩子根本就不记得了,只会对你干瞪眼,不知所措,使得孩子在钢琴进步速度上变慢。事实上,他们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往往是没有集中的(不能否认,孩子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很弱,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好好听老师和别人的话。再不断地强调,要时常提醒他们“手型要像握一个大苹果”,并要求他们去复述我们教过的话或是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使其转变成孩子们自身的理解。这样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习惯,锻炼孩子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会歌唱
(一)歌唱有利于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
匈牙利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注定没有音乐。”歌唱是一种让孩子们以自然、愉快的心态去接近音乐的好方式。歌唱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唱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他们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钢琴音乐就是借助钢琴来歌唱。而且,在弹钢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多唱,也可以培养出孩子的音准。著名的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说:“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人——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如果说,聆听是让孩子产生内心音乐,那么,歌唱则是这种内心音乐听觉第一时间的表达,我们可以让内心的音乐先于手指产生的动作、手指技巧展现在孩子眼前。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是首非常脍炙人口的钢琴曲。
在学习这首曲子时可以让孩子在曲子的左手旋律上建立一个有趣的“农夫的形象”。在练习开始时,左手的主旋律让孩子用哼唱的方法单手边唱边上键练习。同时又进行右手的节奏音型的练习,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在主旋律上配上简单上口的歌词。例如:“快乐的农夫真呀真快乐/下地劳动呀不呀不怕累……”在歌唱中,孩子在琴键上把农夫在劳动时快乐幽默的音乐形象生动并流畅的演绎出来。
另外,我们应该不难发现,喜欢在弹琴中歌唱的小孩子,背谱的速度也是要比不喜欢歌唱的小孩子要快一些,且在弹奏中更富有情感。因为4至7岁的孩子正处在对各种事物以最率直的方式接受的时期,他们对声音是极为敏感的。孩子在弹奏过程中喜欢歌唱,就直接感受到了将音乐的魅力,对要演奏的音乐产生了的乐趣。
(二)把歌唱融于钢琴学习之中
音乐源于歌唱。钢琴是最富有歌唱性的乐器,所以用内心来歌唱,才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
复调音乐,是指几个独立的旋律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复调音乐作品,是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学习的课程。我们让孩子学习复调,既能训练他们大脑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听辨及组织能力,手指的独立性与控制能力,又能训练他们把握复调作品的纵横关系,以及色彩、力度、声音的准确表达。
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最注重音乐要平、稳、清楚、均匀,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仅要获得每个音符的良好的音质,而且,还应注意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联,使每一个声部的单个音符都能相互组织起来并构成合理、良好的音线,使各个声部之间组织起良好的声部关系,从而在纵横两方面将音乐组织成完美的整体,这就犹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一样,每一层延绵不断的线是纬,互相穿插交织的线为经,经纬以一定的构想设计组织起来,即形成了音乐的内部结构。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树立起“使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的基本概念。让孩子们在演奏时,要仔细倾听每个音符的音质:下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触键要变化,要阴阳兼备,刚柔相济,奏出每一个声音后立刻放松。只有内心歌唱每一个声部的线条,才能使整首乐曲清晰、流畅的歌唱起来。
三、学会律动
音乐的最原始形态只是节奏,高兴时人们也会随着一定节奏“手舞足蹈”,这也就产生了最原始的舞蹈。舞蹈和节奏相依,而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本世纪初,瑞士音乐家、教育家埃米尔雅各达尔克罗兹(1865——1950)创立的一门新的音乐学科和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体态律动能训练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既而产生印象,然后将身体当作乐器,创造出各种协调而合乎节奏规律的动作,把所听到的乐曲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会律动将有助于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例如从规整的2/4,4/4,到有流动性3/4,3/8,6/8拍子,亦或从新疆舞中感受到复合性7/4,7/8节拍,孩子们都会从律动中感受到,这样通过从身体上的动作协调,帮助到钢琴上的左右手协调(特别是左右手不对称节奏3对2,3对4等)。由此可见,这种训练方法,既培养了节奏感,又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使孩子可以在学习舞姿动律中领会到音乐的节奏内涵和动作与节奏的配合,“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和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达到情感与思想、想象与理解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
四、把握风格
大家都知道,音乐不会象绘画那样有逼真的外形,也不能象语言文字那样有确切明晰的思想,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完全不应受形象客观因素限制。音乐形象,其本质应该是主体心灵的情感再现。如何能够正确的去把握这种情感,除了音乐本身以外,还需要计孩子去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故事。在孩子从幼儿同至小学4年级这段时期的学习是应以在“做”中学为原则的。“做”即是学习钢琴的过程,“学”呢,就是通过音乐去学习文化与知识,通过文化和知识更好的表现音乐,也就是通过把握音乐的风格更好地理解音乐。
在孩子接受钢琴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弹奏技能性的钢琴练习曲,还需弹奏一些风格不同的乐曲。他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格(苏格兰风格、阿拉伯风格、拉丁风格),不同艺术音乐体裁?(夜曲、圆舞曲、摇篮曲、进行曲),当然还有不同时期创作出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主义乐派)及在什么场合会演奏的音乐(庆典、游行、沙龙)。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尝试要小朋友们去接触一些文化知识。可以用故事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去引导他们。
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在无忧无虑中能够接受多方面学习,能够“高质量”的成长。家长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多学一些东西,多一些知识面。这种初衷是好的。可是,我们又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这些学习往往会占去孩子太多自由成长的空间。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孩子们最好走“一专多能”的路线。能够拥有学会一种艺术才能(当然不仅仅,只是钢琴),在其他方而,可以在陪孩子玩时,能够多给予一些相关的艺术信息,也可以让孩子们多参加学校里的一些朗诵啊,舞蹈啊,绘画方面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在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同时让孩子接受到更多更优质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