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转黄鹂 曲目介绍
莺转黄鹂是由鲁筝大师韩庭贵韩庭贵所演奏的古筝曲子。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莺转黄鹂古筝谱。希望您会满意。
莺转黄鹂古筝谱
莺转黄鹂 演奏者介绍
韩庭贵1929年出生于菏泽市的一个古筝艺术之家。幼时随父辈们学习弹奏古筝和演唱山东琴书。年少时跟随家师韩绍龄,尽得家传,学习继承了一部分山东代表性传统曲目。十四岁时跟随山东筝派大师张为昭老师,更为系统的学习山东流派曲目。二十三岁时跟随著名民乐大师、素有“丝弦大王”之誉的王殿玉老师学习弹筝。兼学多师,博采众长,再加之自身不断地勤奋耕耘,从而为他今后传承和发展山东派古筝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庭贵先生的艺术生涯几经波折,1958年任山东省菏泽市戏曲艺术学校的古筝老师,1961年后又几经调职,之后任教山东艺术学院。他在山东艺术学院任职期间为艺术学院创造了不少佳绩,培养了大量古筝演奏人才,并编著了不少曲集,写下了很多饱含乡土气息,富有激情的代表作品。韩庭贵先生因此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乐传人。
莺转黄鹂 韩庭贵代表作品简析
(一)改编曲目
古筝独奏曲《鸿雁夜啼》改编于1979年,是由传统筝曲改编而来的。乐曲描写离群的孤雁,寻觅伙伴,曲调哀伤凄凉。这首乐曲写于文革时期之后不久,对于韩先生来说文革时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在那期间他体验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是文革过后又让他看到了新的曙光,在这样错中复杂的心情里,韩先生一改他以前的热情、豪爽,有感而发改编了这首带有凄凉哀婉的乐曲《鸿雁夜啼》。
《鸿雁夜啼》与传统曲目相比篇幅有所增加,运用了转调的手法,把原本的D调曲目转为了G调曲目。在技法上运用按音转调技法,突破了山东筝传统技法的束缚,大量使用了右手大指扎桩弹,乐曲通过左手的固定按音、重颤和滑音,犹如模仿离群孤雁的哀鸣,让孤雁这一形象生动展现出来。
(二)创作曲目
古筝独奏曲《包楞调》创作于1978年,此曲是根据山东民歌而改编的。乐曲惟妙惟肖的描绘了旧中国的农村妇女纺棉花的连绵不绝的楞楞声。乐曲中的《包楞调》则以“楞楞”为衬词,曲调舒展开阔,尽现山东民间音乐的风格,体现了山东人民的朴实无华。乐曲独创性地使用了左手快速上下刮奏、快速八度大跳等技法,使乐曲极具感染力,将妇女们劳作的愉快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这首乐曲受到了广大演奏者们的喜爱,也为山东传统乐曲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