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倚音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色彩。
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
单倚音有上下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
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
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破坏乐曲原来的感情。
2、叠音
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个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按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叫做叠音。叠音的记号是“又”。不在乐谱上写小装饰音。
叠音可以说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不能把叠音奏成倚音。要记住倚音是在第一个音符之前出现。
叠音的手指动作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暂也有一个过程,而叠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动作和第二个音的拍子是同时的,我们只能感觉它的存在,因为手指的急速开闭,本音的上方地音是不占时值的。因此称叠音是一种快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地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 造成一种悦耳的色彩。
民间还有一种叫做“唤音”的加花手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叠音奏法。它不仅仅用于两个同度音之间,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戏曲或民间乐曲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发音方法同于叠音,不过叠音一般是标记在曲调上,我们在吹奏时要有意识的重视它。
“唤音”吹法则是无意识的叠音吹奏,它不但出现在两音之间,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现,它是没有什么标记的,只是要以旋律进行得流畅生动为标准。
3、打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地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到“高音1”音,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上是“7高音1”的效果。
打音的记号是“扌”。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打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