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 资料 > 音乐 > 器乐学习 >

古琴局限性


      古琴局限性:
    一、音量过小。古琴因岳山枕于实木之上, 音孔设于琴腹之下, 胴体太扁, 板面过厚,又涂上一层厚厚的八宝灰或鹿角霜灰, 妨碍了琴体对琴弦的共振。使古琴的音量变得很小, 稍大的房间就不能适应, 在乐队中每每为其他乐器所淹没, 限制了它的使用。
    二、音域难于充分利用。从理论上说, 古琴具有整四组音, 音域相当宽广。但在二徽半以上, 弦短音促, 很少使用;而十三徽泛音, 则音量过小, 使用也不多。故常见之琴谱, 多限于低音谱表。按音最高仅g2, 实际使用音域只有二组半。故有“ 一调之中, 所用者全律及再半而止” 之说, 对利用高音谱表及翻制高音曲调, 造成一定的限制。
    三、定弦不能适应现在音乐的发展。古琴是按音阶定弦的。古代流行五声音阶, 故“ 琴之定弦, 止用五声, 不用二变” 。但现代音乐已发展到了七声音阶九声音阶。最低也是以五声为主的七声音阶, 这样就不便于旋律的上下流转, 不便于利用现代和声, 不便于移植民歌时调和世界名曲。
    此外。由于古代交通闭塞, 度量衡不统一, 琴的长短厚薄等, 都很不一致, 在演奏上, 或嫌其过长,或嫌其过短在音准上, 或应于黄钟, 或应于无射, 或应于大吕, 以致热于此琴, 生于彼琴, 合奏时亦难于“ 五音克谐” 。因此, 古琴的体制要加以规范, 制作要有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