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在此論壇上提出要把"夾琴"正名為"勾琴"后,可能因為文字表達得不清楚,有人把用力"夾琴",轉變成"用力勾琴"了. 所以有必要"一本正經"地把這論點重整理發表.
先要說明,這里並沒有發明一種新的持琴方法.祇是經常看到有初學者說練用力夾琴,練到脖頸痛. 我用力學里槓桿原理分析,把"夾琴"的各個力表達出來后,發覺原來是不用"用力"的.
提出"勾琴"的主旨是 "不用用力" 夾琴.
用"勾"字,也是因為腮托的形狀是可以勾,且很合理,(不然在由高把位向低把位換把時,很容易把琴拖了出去的). 否則我會取用 "挂" 字的.
首先我要講的是要對"夾琴"正名. 不應該是夾琴而應該是"勾琴".是把琴放在肩及鎖骨上后用下巴去"勾"著它的.肩是最主要的使琴不會掉下來的支點.
舉例,用一只手拿一個大的菜碟,是把四手指托碟底,大拇指勾在碟邊沿.很輕鬆.試想,如把大拇指向前,或四手指退后,上下指在一個點上,還行嗎?從理論上說根本不可能了.上下力對消了,用再大的力也沒用,沒有力去對付碟的重力.
夾琴也是,如果上下力點在同一點,那么把琴夾壞了也沒用.
一把琴很輕的,它的重心在琴馬及指板中間,到琴尾的距離大約20公分.拉琴時左手臂要舵式轉動到琴的右邊,而琴也要向左轉45度左右.很自然地,左肩要向前一點到琴的下面去了. 所以琴可以放在肩上.肩離琴尾約10公分.所以在腮托上祇要有琴重3倍的力就可以平衡了.所以頭的重力是足以平衡琴的重力,無須額外用力的.
當用肩或肩托等把支撐點外移后,下巴祇要在腮托上勾住,放上頭的重量足夠了.向下的力祇需要平衡琴的重力.琴實際上是掛在那里的,而不是夾死在那里的.接下來,手持琴.琴實質上是不需要用手持的.前面說了,琴被很輕松地勾在那里了,左手可以完全放手.
但左手按指時向下的力,應由左手大拇指來平衡.因為按指位置(尤其在低把位)距離肩的支撐點遠,所以小小力也產生較大力距.要用下巴來平衡就要化很大的力.不化算.而拇指是在更遠的力點,在下面"托著"來對付上面的按指,要用多少力呢?
另外有大拇指的支點可以對按指位置有引導作用.
有的人頸長,"夾"琴時要把肩聳起來,就產生緊張,所以要用肩托. 而用力"夾"琴也會造成緊張,所以"勾"琴. 我這里"勾"琴同"夾"琴的區別是.夾琴者,把琴夾死了,像練"鐵布衫"功夫一樣,任人上下左右都不能拉動這琴.這就要用好大的力,很難不緊張,也毫無必要.勾琴者,是把琴放在肩及鎖骨上,但琴的重心在外,那不是要掉下來了嗎,所以要把下巴放在腮托上來保持平衡.
關於上面所說的,最主要的就是,左手可以隨時隨地放手而琴不會掉下來.体現琴的自重是由下巴平衡的,而不是靠左手托的.
看本篇貼子,請務必明瞭里面所講的力學關係.
當您明瞭 "勾" 琴里的力學關係,才能有充分的信心勾琴.不用外加多余的力,就能達到放松自如,並且把左手完全解放出來.(所以這貼子對小孩的用途不大).
關於肩托:
有的人本來就肩頸短,琴放上去是水平的(琴頭沒有低下去).但大多數人不行,所以有了肩托.肩托還可以調節,使琴在左右橫向的傾斜度處在适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