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闵惠芬           
走近闵惠芬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张十多年前出版的闵惠芬的CD专辑《二胡金曲珍藏版》,里面收有闵惠芬演奏的六首二胡独奏曲,包括最负盛名的《长城随想》。我独自欣赏着这些无比美妙的乐曲,思绪不觉回到那流逝去了的岁月之中。

    闵惠芬从八岁起就开始了她的音乐生涯,在父亲闵季骞教授的指导下学习二胡,那时,她的身体比二胡也高不了多少吧。后来,她参加了南京市鼓楼区少年之家红领巾艺术团,担任管弦乐队指挥,兼任民乐队二胡独奏。那一年,她和我二妹(她在民乐队拉扳胡)到我家来玩,瘦瘦高高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我逗她说:“小芬,能拉一段给我们听听吗?”谁知她一点也不推诿,在二妹端来的方凳上坐下,大大方方就拉了起来,我记得她当时拉的是刘天华的《空山鸟语》。一曲终了,她又乘兴拉了《光明行》和《山村变了样》,使我们不但饱了耳福,也饱了眼福。

    当然,十一岁的小姑娘闵惠芬的演奏技巧,不可能跟日后举世闻名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相比,但已经是技惊四座,令我们惊叹不已!

    有一次,我们在向民族音乐家甘涛教授请教时,谈到闵惠芬,甘老说,她的特点一是大方,不怯场,能把平时练习的技巧在舞台上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她演奏时很投入、很有感情,抑扬顿挫、轻重起伏,掌握得很好。

    这些特点,帮助她打开了成功之门。1963年,上海音乐学院选派了一名学生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这个同学的演奏技巧公认是全院最好的,但她有个致命的缺点——怯场。一上台就紧张,一紧张手臂就发僵。这种状态去参加比赛,肯定要砸锅。离比赛还有一个星期了,院领导决定换人!这样,不怯场的闵惠芬临危受命,被推上了赛场。她不负众望,战胜了许多二胡界的名家高手,获得了全国二胡比赛一等奖,她当时只有17岁。事后她说,当时决定由她去参赛时,心里是有些紧张,怕拉不好,怕辜负大家的期望。但一上台后就什么也不想了,全身心融入到乐曲中去了。记得她当时拉的自选曲,就是曾在我家拉过的那首《空山鸟语》。

    她这个一等奖有点偶然性,因为她是顶替别人去的。但她无懈可击的演奏技巧,全身心的投入,确实倾倒了所有的评委。老院长贺绿汀赛后高兴地说,这小女孩以后有出息。

    闵惠芬后来陆陆续续得过不少创作和演奏奖,但它们都比不上她17岁那年得的奖的意义重大。

    普通的小姑娘成长为名扬海内外的二胡演奏家。这其间,她付出的代价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有一天,二妹告诉我,说她皮肤上得了顽症,已动过好几次手术了。令人感动的是,她在医院的病榻上,还在和作曲家刘文金研究修改他的新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并表示病好后一定要演奏它。

    闵惠芬终于战胜病魔,重新拿起二胡,她演奏的第一首乐曲,就是这首作为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的《长城随想》。

    闵惠芬是优秀的演奏家,同时她还是勇敢的探索者。仅在这张珍藏版收录的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她在二胡创作过程中对姊妹艺术的借鉴,特别是“器乐演奏人声化”的孜孜不倦的探索。

    闵惠芬是江苏人,是从南京走向中国乐坛的,这是被誉为“二胡之乡”的江苏的光荣和骄傲。


  • 上一篇二胡:
  • 下一篇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