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学海荡舟 >> 歌谱简谱 >> 音乐图书 >> 乐理乐评

音乐研究文集


  作者:彭永启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ISBN:7806921591  字数:590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市场价:45元 优惠价:33元 节省:12元

介绍音乐——作为艺术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具有着令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甚至是无穷的魅力。一个人自打来到这个世上,在根本不可能用语言去交流的情况下,音乐就在时刻伴随了;然而,当一个人即将“离世”,并在“沉重的肉身”上无法摆脱衰老甚至是衰落迹象时,也完全有可能是音乐的鸣响在耳边唤起最后的“年轻”,且不说古往今来少男少女们对音乐的痴迷,或者,以音乐来达到痴迷。
上述话语,主要是指人们对音乐的“接受”而言,但“接受”也是人对自己创造的事物的接受。“音乐是为人而创造的”——这一话语的前提是“音乐是人创造的”。不断地“创造”导致不断地“接受”,进而也不断地导致“再创造”——久而久之,音乐家与爱乐者的称谓也就各自形成了,同时,也就是这久而久之,造就了一个音乐的历史。
如果从创造的角度来说,音乐家应该与爱乐者有所不同,虽然他要考虑“接受”,但职能却是“创造”(“发明”是创造,“发现”也是创造)。音乐家更多的考虑是怎样给人以更好的、甚至是让人感到新颖与惊奇的“精神食粮”。因此,音乐家对音乐,以及对构成音乐的材料本身等方面的“揣度”与“磨合”,无论如何都要比爱乐者更多一些。他们不但要有满足当下爱乐者需求方面的考虑,而且,更要考虑怎样去“发展”与“拓宽”,并期待未来能给予爱乐者以某种更广阔的视野,以便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从而也给音乐家自身以“名实对位”的身份验证。
但是,又如何走在“前沿”呢?那得先看这之前的人是怎么走的;再看前人是怎么在当时就走在“前沿”的;而其后引发的问题是:再后来的“前沿”又是怎样的一个“合理推出”,从而取代了前一个“前沿”,以及这一个“前沿”或那一个“前沿”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前沿”能维持那么久进而形成传统(即使是现在还仍有魅力),而有些就“昙花一现”了,等等。面对如此“不厌其烦”与“咄咄逼人”的追问,我们不能不给予回答;也一时不好回答;有时,也不妨还来一个反问,即“不走在‘前沿’行不行?”(由此产生对“前沿”意义的怀疑),但当爱乐者借助于“接受史”的文化积淀等已经贴近了你的所谓“前沿”,并有着进一步的需求时,作为音乐家的你还能固守吗?——所有这些,除非我们不想,要么,就都很容易自然地让我们陷入趋向于某种“努力想回答与解释”的沉思情境,而一旦陷入于此,距离由“触摸历史”走向“音乐研究”也就不远了。



  • 挥出一片艳阳天——速写陈燮阳/音乐家画卷
  • 弄斧集——音乐史事门外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