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 曲谱网 >> 器乐教学 >> 器乐教学 >> 学爵士鼓

关于爵士鼓的学习


    爵士鼓在現代福音音樂裡相當吃重,因為它不但決定了整個音樂的曲風與節奏形態,也決定了整個音樂的基本速度(快版、中版、慢版)。鼓雖然沒有音階,然而鼓的節奏風格的部分,卻可以讓現場氣氛呈現榮耀莊嚴,或是表現出平安慈愛,讓敬拜的水流可以如浪潮般分波段起伏,達到最高的境界。  
    大鼓(Bass Drum)的低頻音色猶如未出生的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所習慣的心臟跳動,讓音樂有渾厚的深度與廣度。小鼓(Snare Drum)的中高頻音色讓音樂有前進感及動感。雙片鈸(Hi-Hat)的高頻聲音如同秒針般,維持音樂穩定規律的行進速度。如果在落地鼓(Floor Tom)上滾奏,可以讓音樂呈現雄壯隆重感。  
    而目前一般教會中業餘鼓手佔絕大多數,其練習的時間一定是不足以與職業鼓手相比。個人認為學習爵士鼓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挑出適當合用的章節,省時有效率地練習,讓時間發揮最大的功效,鼓手很快可以派上用場,成為神賜的敬拜器皿。簡而言之就是說如何當自己的老師,學習如何 ~自我教育~ 才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一:.鼓棒種類:鼓棒的種類有各式各樣 
    1.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細輕重,也有材質不同之分,一般來說不同的鼓棒會有不同的音色(尤其是Rim擊法)及技巧呈現。 
    2.束棒(Rute):以細竹木條捆札而成,其打擊音色有沙沙聲,音質與音量介於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間。 
    3.鼓刷(Brush)俗稱鼓掃把:有金屬及塑膠材質刷毛之分,音色細膩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樂曲、爵士樂、空間狹小或傳統教會。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為棉或橡膠製品,打擊音色有低沈穩重莊嚴感,所以打擊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輪鈸,會產生輕柔綿密的共鳴延音效果,可以營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頭與尾部同粗細,長度有13 吋、15 吋與16 吋3種,用其打擊牛鈴(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節奏音效,有熱情喜樂的感覺。  
    6.鼓棒槌頭要是有黑色污垢(主要是擊打銅鈸所產生)時,打小鼓時很容易將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霧面鼓皮上,造成小鼓皮平滑無粗糙面,如此想用鼓刷演奏時,很難呈現出完美的沙沙聲之音效。 
    7.要是鼓棒槌頭有破損而打在鼓皮上的話,鼓皮很容易有凹痕,鼓棒是消耗品,該換購時不要猶豫。  
    二:.握棒方式:不正確的握棒方法通常是日後進步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主要分為傳統式、對稱式...等握法,兩者差別只在左手的不同。傳統握法以左手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處)輕輕夾住鼓棒上下揮動。 
    2.對稱握法左右手同樣之握法,雙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打者為例,敲擊Hi-Hat 或 Ride Cymbal 時右手背向上的角度就不一樣,對左手來說,敲擊小鼓或落地鼓時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樣。 
    3.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種握法,不可侷限1~2種握棒方法。甚至有時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所以沒有那一種握法可稱為是絕對正確的。 
    4.拉丁音樂為求敏銳音色,常用13吋短拉丁鼓棒採傳統握法,此時鼓棒尾端握手心,!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巧力敲擊。 
   5.剛開始握棒以輕鬆為原則,切勿用力緊捏,造成肌腱傷害不說,此外還有腕力使用不當,造成Tom Tom 過門鼓點混濁,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6.握棒的長短依需要也有多種,不過握在鼓棒尾端1/3處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鼓棒最尾端。  
    三:.打擊姿勢: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態,大概就能顯露出來他打擊的水平如何,怎麼說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適當,造成左右腳施力點不佳,鼓點強弱不平均,Hi-Hat 開閉時間點抓不準。  
    3.手臂僵硬,無法隨音樂律動擺盪,動作生硬無彈性,容易腰酸背痛,無法長時間穩定速度演奏。  

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會用,造成過門鼓點混濁(尤其是鼓皮較鬆軟的落地Tom Tom),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5.Hi-Hat 的打擊是小手臂向下時打一下,小手臂提起時用手腕再打一下,如此拍點較準確,手臂較不容易疲累,更可以獲得強弱分明的音色。 
    四:.基礎練習:往下扎根,向上結果。 
    1.基本手法是日後非常重要的進步關鍵,如果忽略此練習,很多節奏不容易練好.,Solo的困難度就更高了。 
    2.一般鼓手之大鼓及小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過門聲音聽不清楚,鼓聲音量分配不良。 
    3.不管學打擊過多久,每日的小鼓基礎練習永遠不能停,此外手鼓的基礎練習也是建立在小鼓基礎上。 
    4.如果您想鼓藝精進或是想以鼓為業,國際鼓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於1933年所發表基礎打擊的26式練習(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課程。 
    5.如果要涵蓋交響樂與軍樂的小鼓技巧,那麼國際鼓手協會於2000年所發表基礎打擊40式練習(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練不可的絕技囉。 
    6.要能夠隨心所欲用在過門的話,至少花一年的時間在小鼓基礎練習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五:.輪鼓(Roll):又稱碎鼓或滾擊或連擊 
    基本練習的項目非常多,但是輪鼓在過門與節奏(特別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現代樂團及音樂打擊科系的術科考試,輪鼓大都是必考的科目。輪鼓聽似簡單但是輪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準,可見輪鼓對鼓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 
    輪鼓有兩個分類:(1)開放式輪鼓(Open Roll):單手一次打一個點或一次打兩個點,讓左右手輪流循環敲擊。 (2)彈跳式輪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彈性,手指下壓自由彈跳,讓鼓面發出短促的延續音。 輪鼓的基礎練習過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環練習,並要能隨心所欲控制鼓聲強弱,利用(一)手指彈或甩(二)手腕之曲與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隨棒自由揮動搖擺,形成一個美觀天成的打擊動作。  
    六.節奏練習:  
    1.如果略過基本手法練習,直接進入節奏課程的話,那麼您未來的學習會很辛苦。就拿打節奏來說,練好一個節奏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而且打出來的節奏不一定悅耳。 
    2.很多新進鼓手跳過基礎訓練,強弱重音的練習,急就章就開始學習節奏型態,然後就上場演奏了,於是從第一首歌到最後一首就一直是重音+重音+大聲,音樂性談不上,層次分明就更不用說了。 
    3.記得20多年前學鼓的時候,老師在打擊板上光教右手開始的(左手開始的練習沒教)超基礎打點練習就教了2個月共8節課,其間連真鼓都沒摸到。想到當時雖然抱怨連連,如今卻心存感激,因為超初級的打擊基礎都建立在那個時候,住在學校宿舍的課餘練習也打破好幾本書。 
    4.節奏潤飾:現場演奏一成不變化的打節奏來說,難免貧乏無味,所以必需配合主旋律的強弱律動,以左手小鼓點做變化。 
    七:.腳部練習:一開始學習踩大鼓時經常會產生很多的疑惑 
    1.腳的練法和手一樣,此時坐姿高度很重要,因為坐姿腳度決定了踏板上最佳踏點,與最輕鬆最快速有的力的切入點。  
    2.鼓踏踏法可分平踏(Heel Down)及墊踏(Heel Up)2種,現今以墊踏踏法佔多數,最好都練並能分別以平、墊踏2種方式演奏出"壓"或"開"之音色。  
    3.腳部練習一定要先單獨以左右腳依照音符作4分音符及8分音符的正反拍,16分音符練習,再加入雙手訓練。  
    4.依照音樂的需要,大鼓皮有時候調硬而有的時候調軟,其反彈力不同,所以腳踩鼓踏會有不同的感覺。  
    5.好鼓手可以依照音樂而踩出開放音、悶音、強音、弱音、雙擊音,不單只是重踩、快踩鼓踏而已。  
    6.基本上大鼓和貝斯是一體,但並不是和貝斯同樣的點就可稱它為一體,而是要與貝斯的律動一致。  
    7.敲鈸(Cymbal)時絕大多數(85%)要配合腳踩大鼓,如此鈸音才有深度及廣度。  
    8.鼓踏抵住牆壁是不錯的自我練習方法。  
    9.鼓踏(Pedal)選擇:好鼓踏才能以單腳踩出漂亮的雙擊音。  
    A.最好有重底板,踏起來穩定不搖晃。 B.腳踩鼓槌(Beater)到底,突然讓其回彈,回彈次數越多,回彈時間越久越好。 C.槌頭角度最好可調,爵士樂用小槌頭而POP音樂多半用大面積槌頭可資參考。 D.鍊條式比皮帶式傳動力直接,觸感佳。 E.踏板以小角度擺盪,鼓槌同時就能獲得大角度擺盪。 

 
鼓的练习方法
爵士鼓秘籍“举、击、停、弹、移”
  相关文章
·爵士鼓一些常见的问题 15:05:32
·架子鼓常识 15:04:52
·爵士鼓教学心得 15:03:55
·爵士鼓的学习方法 15:03:03
·怎么样打稳架子鼓 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