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 资料 > 音乐 > 器乐学习 >

柳琴教学要论


      摘 要: 本文从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柳琴专业教学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对如何持琴,何用力,到如何掌握保留指延音技术、换把技术、高难度演奏技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柳琴教学;演奏方法;技术技巧;练琴方法

一、演奏方法
  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南辕北辙,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乐器演奏更是如此,方法正确可以事半功倍;而方法错误,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柳琴演奏中,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可以发出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音色,可以产生浓淡疏密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表现力。 
  柳琴演奏方法的关键所在,就是一个如何用力的问题,而用力的大小对于音色和音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力过多,易造成声音噪、肌肉僵,劳累或紧张;用力过少,易造成声音虚、音质差,触弦感不好。因此用最适当的力量来完成各种技术、技巧是掌握正确演奏方法的重要原则。而在柳琴演奏中,恰恰在如何用力这一点上出现的问题最多,如右手拇指凹陷、右大臂用力过多、腕关节太死、左手拇指凹陷、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按弦的方法等,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演奏技能的掌握、演奏水平的提高。 
  右手拇指凹陷,其直接后果必然是拨片捏得太死,无法控制、调节拨片的松紧度,使过弦技术的灵巧性大打折扣。这样不仅音色单一、声音紧张干涩,而且还大大影响了快速音符的演奏。
右大臂用力过多,造成肌肉紧张,耐力降低,动作不灵活,各种技巧的连接转换受到阻碍。
  腕关节太死,造成弹挑或轮音小臂转动动作不畅,轮音频率上不去,扫弦不集中,演奏不连贯等。
  左手拇指凹陷,造成关节紧张,按弦动作迟钝、僵硬、笨拙。
  不会运用大关节发力的方法,造成用力不均、手指不灵活、缺乏弹性,难以胜任快速演奏技巧。
  正确的演奏方法要求演奏状态自然协调、舒展大方、用力通畅、简单省力、松紧有度。双手演奏的生理机能要与力学、运动学原理完美结合,使大臂肌肉、腕、指关节动作放松、协调,从而能恰到好处的发力和用力以获得优质纯正的音色和所需要的音量,并且保持各种技术技巧转换与连接流畅而无痕迹,演奏持久有耐力。具体要求是:
  1、右手持拨片与用力的方法:右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拇指自然状态下的小关节微凸、用第一关节指肚正面于食指第一关节正侧面捏住拨片,切忌拇指凹陷,拨片触弦(经过弦)的一刹那的力点主要是靠拇指与食指捏拨片的合力采控制的。要掌握臂力、腕力、指力的协调统一,松紧有度。不同的技巧用力的主要部位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力点都要通到拨片上。手腕一定要放松、灵活并富有弹性。 
  2、左手按弦与用力的方法:左手呈半握拳自然状态,要掌握手指大关节发力的原则,体会握拳的感觉,按弦的指力要恰到好处,重点掌握四个手指独立用力的方法,重视加强指力与灵活性及四指均衡力度的基本功训练。
  除上述两点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持琴姿势,可以说掌握良好的演奏方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正确的持琴姿势。因为持琴姿势直接影响到全身各演奏运动器官的发力是否通畅,动作是否协调,姿势是否自然大方,更影响到演奏方法的掌握以及演奏技巧的发挥。没有一个符合力学原理和有利于发挥生理机能的正确演奏姿势,是绝对不可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种演奏动作的。
  柳琴持琴姿势的要点:首先要掌握自然、放松,稳定、大方、协调、美观的原则。使双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理机能,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演奏技术动作。第二要掌握好支架的支撑力点、平衡点。琴的重力要集中在支架上,即琴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不用左手琴也基本上能立稳),用左手拇指轻扶于琴颈上,以可以自如的上下移动换把为准则。

  二、技术技巧
  作曲家的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通过演奏者用手中的乐器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传达给听众。而演奏者的技术技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影响着其二度创作水平的发挥。一个柳琴演奏者,必须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自己手中的乐器,能够顺利克服曲中的技术难点,才有可能担当起二度创作的重任,才有可能把音乐作品演绎得出神入化。当然,我们不能苛求艺术院校的柳琴学生一开始就具有那么高的水平,但是在柳琴教学中,如何迅速提高学生的技术技巧水平,却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柳琴的技术技巧很多,但依笔者之见,在柳琴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1、保留指延音技术。
  这个问题是柳琴及带品的乐器(琵琶、阮、月琴等)一个特有的技术向题。柳琴与琵琶、阮、月琴等乐器一样,都是用手指将弦按在品上,通过改变琴弦的长短而产生不同音高的。在柳琴演奏中,只要按弦手指一离开品,余音便会马上被切断,柳琴的这一发音特性决定了它的延音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柳琴演奏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晚抬手指,或不抬手指(保留指),充分释放余音,以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与连贯从而保证音乐的流畅,笔者把此称之为"保留指延音技术"。余音是拨弹乐器的生命,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柳琴是高音乐器,其本身余音就短,因此如何尽可能持久地延长其发音就显得格外重要。事实表明,"保留指延音技术"是解决余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琴演奏水平的提高,就是在解决既要晚抬指或保留指又要换把无痕迹的矛盾中进行的,这就对换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增加了其难度系数。换把动作提前容易造成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没有余音,想保持余音又可能会造成换把滞后而影响音符的时值和音乐的连贯。因此,演奏者要在保证准确的节奏和音符时值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余音即延缓手指离弦时间。基本要领就是提前做好换把预备动作,手指离弦后加快手指移动的速率、缩短在途中的时间,注意力放到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
  2、换把技术。
  一般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换把有痕迹,旋律不流畅,抢时值、拖节奏或按品不准、不实等问题,从而造成出现瘪音、错音,甚至漏音等技术问题。以上此类问题主要存在于快速演奏中,如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或五音以上的连音符及快速段落和旋律的大跳中。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左手拇指的作用不是主要起支撑琴的作用。在装配支架的琴上,支架是主要的支撑平衡琴的着力点,拇指仅仅是轻扶于琴颈,起一点辅助作用。虽然柳琴持琴略有一定斜度,重心偏左,但找好支架的着力平衡点,拇指就基本解放了。 
  其次,左手要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半握拳手形,拇指不能僵硬、凹陷,大跳换把小臂为主带动手腕,小跳换把手腕为主连动小臂。向下换把因自由落体的原理(地球引力的作用)惯性移动,会比较省力;向上换把相对有一个臂腕抬起的力量,要求动作迅速手指要有提前预备动作,但前提是不能影响换把前一个音的质量。换把前的最后一个音和换把后的第一个音是关键,这两个音完成的质量好,换把基本就成功了。 
  如果演奏者自身节奏意识较差,也会加剧换把的混乱及节奏不稳,这需从音乐素质、乐感上多下些功夫。
  3、音符不清楚问题。
  柳琴与其它带品的弹拨乐器(如琵琶、中阮等)一样,演奏时音符含混不清是常见的毛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力度不均,按弦有虚有实。
  要解决此问题,首先要加强四指均衡力度练习,左手大关节指力练习,以增强手指力度,按弦要实,但不能僵,用力要恰到好处。
  (2)两手配合的时间差掌握不好。
  弹拨乐器的双手配合要比弓弦乐器在某种程度上难,因为它是以右手的"点"状态与左手对接(弓弦乐器右手是以"线"状与左手对接)。在弹挑技术中,如果左手按弦晚于右手弹弦,这个音肯定要’死’(瘪)。在长轮或十六分音符中,如果左手按在右手快速弹挑的间隙里这些音还是"死"的。这就要求左手按弦要早于右手弹弦百分(甚至千分)之一秒。
  (3)按弦停留在品上的时值太短,余音不足。
  柳琴的音高是靠用品改变琴弦的长度来决定的,左手指按弦压在品上的时间、虚实是影响音符清晰的重要因素和原因,音符的余音时值主要靠左手指控制。要求尽可能延长手指按在品上的时间,以充分释放余音,保持音符的清晰与流畅。
  (4)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
  手指按弦或抬指的动作迟缓、右手拨片触弦的速率太慢,手指或拨片停留在琴弦上的时间过长,从而阻碍影响了琴弦的振动也是造成音符不清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左手按弦手指的动作以及右手拨片经过琴弦的速率要加快。让琴弦充分振动,而获得清澈的声音。

  三、练琴方法
  任何乐器学习者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演奏方法和进行大量的技术性练习外,必须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演奏讲求方法,练琴同样存在一个方法问题,没有科学的练琴方法就不可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艺术院校的柳琴学习者中,刻苦练琴者不少,但并非人人都能取得成功,而练琴方法不当,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主张柳琴学习者要运用科学的练琴方法,:正如人们常说的,?quot;苦练加巧练"。
  练琴是一种复杂的立体活动,它要求练习者要同时做到:左手指按弦要考虑手指的发力原理及方法;右手弹琴要注意右手的臂、腕、手指拨片触弦的动作、方法、角度、弦序及感觉(触觉);眼睛要视读乐谱(视觉);耳朵要倾听、鉴定声音的质量(音高、音准、音色、力度)(听觉);内心还要有节奏、节拍的意识概念;身体还要处于近似一种"气功"式的状态,呼吸要随着音乐的句法、速度、节拍、节奏,恰当而有规律地呼吸(合乎音乐的逻辑性)。大脑要全方位同时接收和处理全身体各器官的运动信息(触觉、视觉、听觉、感觉),-并给予各器官统一协调的运动指令。 
如果练琴和演奏不能处于全神贯注的忘我境界,大脑不可能有效地指挥全身器官协调有序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势必造成大脑指挥系统的紊乱,练琴效率自然就低下。任何乐器的演奏都应遵循自然、省力、协调、贯通的原则,教师的责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脑,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练琴。正如李秀美教授论述钢琴演奏时所说:"练琴不只是训练手指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调动大脑的思维和敏锐的听觉能力,让手指在琴弦上歌唱,让心声得以倾诉"。笔者把这种大脑控制多器官多通道同时运行的能力称之为,"立体练琴法"。学会立体练琴法之后还要坚持以下几个练琴的原则。
  1、坚持持之以恒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乐器演奏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行动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器乐演奏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竞技有着共同的特点,手指的力度控制、发力方法实际上都要符合运动学原理,手指的力度与灵活性都要靠日积月累长久的训练而获得的。如果不能坚持科学有效的练习,手指的机能就会退化。如果不能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基本功肯定就不会扎实,而演奏生涯也就不会长久。
  2、要重在理解。
  演奏者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在演奏什么,要能把弹过的曲子唱出来甚至能默写出来,要重在理解。不少学生都能下意识地弹奏一些作品;但如果教师突然询问你弹的这个和弦是什么音?学生未必能马上答出,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学生弹的什么音并没有经过大脑和耳朵,而是手指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3、学会不用琴练琴。
  不用琴练琴,即用脑子练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琴方式,心里默唱旋律、脑海里浮现着乐谱,同时还要想着左手的指法运行、右手的技法动作、品的音位、和弦的音响、呼吸的感觉等。此种方法对于解决学生机械下意识的练琴陋习,大有裨益。 
  4、练琴前的思考。
  练琴前要思考10分钟以上,想好练什么、怎样练、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有了弹琴的欲望并进入状态后方可动琴。
  5、保持几种必要的技术练习。
  对于一个柳琴演奏者来说,依笔者之见下述技术练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弹挑均匀练习;长轮与满轮的耐力及渐强减弱练习;音头的把握性练习;过弦与换把技术的把握性与流畅性练习;拓宽力度振幅的练习(ppp   6、用不同的速度练习。 
  学习柳琴演奏一般都要使用不同速度的练习曲,包括慢速、中慢、中速、中快、快速。通过反复练习五种速度的练习曲,尤其快速的曲子,能够训练大脑对肌肉准确、有效的控制能力。耳朵的倾听在整体慢速练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通过对每一个细节(如音色、节奏、层次、节拍等)的听辨来鉴别、调整,所以耳朵的倾听实为练琴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练习中,听觉器官把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在接受到信息后会做出判断并迅速指挥手臂、手腕、手指按照音乐的要求来寻找技术上的动作组合。长期反复的练习可以使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大大增强,并可形成条件反射,灵敏、有效、协调地完成各部位的动作构成,包括力量传递、手指的触弦感觉、按品的力度感、保留指的时间差。随着演奏的准确性与把握性的不断加强;应逐渐提升练习速度。能用各种速度演奏乐曲或练习曲,体现着大脑控制肌肉的能力的增强,标志着演奏技术的趋于成熟。 总之,对于柳琴学习者来说,正确的演奏方法、娴熟的演奏技巧、优雅的演奏姿态、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音乐感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应该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取得,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正确施教,更离不开学生的苦练加巧练。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柳琴专业教学与演奏的一点经验体会,撰此短文旨在对柳琴专业教学的理论建设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诚望同行、前辈提出宝贵意见。